在北方,从腊月廿三“小年”开始,就算是进入过年“状态”了。今年的“小年”是2月1日,记得小时候,这一天是要隆重庆祝的,家里要除尘、祭灶,要供关东糖……可是不对啊,上海除夕前一天才是“小年夜”,一般是腊月廿九(今年例外,除夕是廿九,小年夜则是廿八)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打开手机上的日历软件查看,有的是将腊月廿三标注为小年,有的是将腊月廿三和廿四都标注成了小年,但独独找不到将腊月廿九标注成小年的。那么问题来了,“小年”、“小年夜”名字相近,为啥日子却五花八门?而上海,为什么不和其他地方一样,腊月廿三、廿四就把小年或者小年夜过掉呢?
民间说法
1“魔都”就是“与众不同”
市民杜先生:通常的理解,小年夜,就意味着一年的结束。由于它并非是专指一个节日,所以,由于各地的风俗不一样,这也造成了各地被称之为“小年”的日子也不尽相同。据我了解,北方通常是腊月廿三,南方是腊月廿四;上海与众不同,定在了腊月廿九
2上海才是最“传统”的
市民姚女士:在历史上,年前有四个比较有重要意义的日子。冬至、拜灶神、小年夜(除夕前一天)、大年夜(除夕)。在宋代时,为了节约时间,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,放在十二月廿四。清代时又发生改变,因为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满族祭祖的日子,因此清皇室规定,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小年,随后逐渐推广。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小年夜,就变成了十二月廿三日,南方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十二月廿四日,苏浙沪一带保持原来的日子。所以说,不是咱们上海“怪”,而是上海这个才是最传统的。
权威解答
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陈勤建
“小年”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,在中国的春节习俗中,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。这一天,通常会通过进行一些沿袭了两千年的习俗,即祭灶和扫年,来宣告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。
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以往的传统灶台已难觅踪影,仪式化的“祭灶神”已经很少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“拜神”、“扫舍”、“吃糖”等相对简易的礼俗。“过小年”也被赋予了祈盼全家平安、幸福的美好意义。
南北为何差了一天?
日历上,通常会将腊月廿三和廿四都标注为小年,原因在于南北方的小年会相差一天,廿三是北方人民的小年,而南方人的小年则要晚一天。
而一开始,过小年是不分两天的。唐宋时为腊月廿四祭灶,元明沿袭旧俗,清朝时发生了变化。有一种说法是,雍正年间起,每年腊月廿三皇帝要在坤宁宫祀神,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。为了节省开支,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。以后王族、贝勒随之效仿,于腊月廿三祭灶,并逐渐形成了“官三民四船家五”的传统。也就是说,官府小年腊月廿三过,一般民家廿四日过,沿湖、海的居民则遵守船家的传统,为廿五日举行祭灶。
后来,受官气影响比较重的北方,民间逐渐演变为廿三祭灶,南方仍沿旧习。
其实该称“小除夕”
由于祖国大部分地方都有过小年的传统,人们往往也会将小年这一天的晚上,称之为“小年”夜。而在上海,上海人虽然腊月廿四也会祭灶除尘,但是,上海并没有过“小年”这个说法,而是更重视除夕前这一天,习惯也称之为“小年夜”。如此一来,也就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扰,叫“小年夜”的日子怎么那么多?为什么上海的日子定得如此奇怪?
其实,上海人念叨的“小年夜”,并非是指“小年”的晚上,而是和“大年夜”意思相对的“小”年夜,也并非是一个节日。换一种说法,叫做“小除夕”就更好让人理解了。意思就是庆祝过年的小高潮到来了。
(来源:东方网)
剑网行动举报电话:12318(市文化执法总队)、021-64334547(市版权局)
Copyright © 2016 Kankanews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看东方(上海)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